📘 【StockGTO|股市周刊】 ETF配息「全都露」:從收益平準金到資本利得,你拿到的錢到底是哪裡來的?

作者:StockGTO | 股市周刊 | 發佈時間:2025-05-12

文章圖片

【StockGTO|股市周刊】

ETF配息「全都露」:從收益平準金到資本利得,你拿到的錢到底是哪裡來的?

你有沒有想過——當 ETF 每季配出一筆現金給你時,這筆錢到底是「賺來的股利」,還是「拿你的本金配給你」?答案其實,複雜到超乎你想像。

為了讓投資人看得更明白,從 2023 年 11 月 1 日起,台灣所有 ETF 的收益分配公告,正式進入「全都露時代」,收益組成必須攤在陽光下逐項列出:股利?利息?收益平準金?還是資本利得?全部攤開講!

今天《StockGTO|股市周刊》就來帶你搞懂:

  • ETF配息到底分哪些來源?

  • 什麼是「收益平準金」?

  • 怎樣的配息才是真實賺來的?

  • 這些資訊公開後,對你有什麼影響?


一、ETF收益分配大解密:你的錢從哪裡來?

傳統上,ETF在公告配息金額時,大家只會看到:「每受益單位配發現金XXX元」,但從未說明這筆錢是怎麼來的。實際上,ETF的配息來源至少包含五大類:

配息來源說明
股利所得持有股票收到的現金股息(最純正)
利息所得持有債券或定存等產生的利息
資本利得賣出股票或資產時賺到的價差收益
收益平準金新申購人所分攤的「舊有收益」
其他項目可能包含彌補帳面虧損的金額或對沖結果
而從 112年11月1日 起,ETF 發行公司在公告「第二階段收益分配」(也就是確定配多少錢)時,必須同時揭露這些配息來源的百分比,這樣投資人才能判斷:「我拿到的錢到底是不是基金真的賺來的」。

二、什麼是收益平準金?配給你的不是賺來的?

「收益平準金」這個詞聽起來很厲害,其實它只是個會計科目,但很多人誤會它是額外報酬,事實恰恰相反。

簡單來說:

👉 當你在 ETF 成立之後才申購,它的淨值已包含了累積收益(如已領到但尚未配出的股息),這時你的申購金額中有一部分,是「你自己補給自己」的那筆收益。

👉 這部分金額就會被帳列為「收益平準金」,當 ETF 發放配息時,這筆錢其實就是用來發給你自己的(或發給其他新進來的投資人)。

重點來了:收益平準金不是額外獲利,只是先收再還,根本不是真的賺到。


三、實戰舉例:一張ETF你到底領到什麼?

假設你用 2 萬元申購一張 ETF,每單位淨值是 20 元,申購 1,000 單位。

根據會計分類,這 20 元中可能包含:

  • 15 元 → 資產面額(持股市值)

  • 2 元 → 收益平準金

  • 3 元 → 資本利得或其他盈虧平衡項目

如果下個月 ETF 宣布每單位配息 1.5 元,其中 1 元來自股利,0.5 元來自收益平準金,那你實際「真正領到的報酬」是 1 元,剩下那 0.5 元其實是你自己出的。

這就是為什麼 ETF 要把收益組成透明化:避免投資人被虛高的配息誤導,以為穩穩賺,其實只是還本金。


四、ETF收益分配透明化,投資人該如何解讀?

從此以後,當你看到 ETF 配息公告時,請記得多看幾眼它的「組成比例」:

項目意涵建議
股利 + 利息 所得高表示基金真的有獲利,為穩定現金流來源長期投資可參考
收益平準金比例高多為新進資金產生的內部轉帳不宜過度迷戀高配息
資本利得比重高可能是因為主動調節持股產生的短期績效可能好,但波動風險高
其他項目比例不明若比重高代表帳務較複雜或有風險留意公開說明細節
五、收益分配揭露後,ETF操作該怎麼改變?

  1. 選ETF不再只看殖利率
    要搭配「收益組成」來評估,有些殖利率高但配的是自己錢,意義不大。

  2. 關注每次配息公告的占比
    建議建立簡易表格紀錄 ETF 歷次配息的「來源結構」,幫助你判斷配息品質是否穩定。

  3. 收益平準金 ≠ 騙人,但需了解
    不代表ETF不好,但你要知道這不算額外收益,也不能當成投資報酬率的一部分。

  4. 定期定額投資族更該留意
    若長期參與 ETF 投資,分辨「真實收益」與「帳面轉帳」至關重要。


結語|配息不是越高越好,來源才是關鍵

ETF 是長期投資的重要工具,但「穩定配息」不代表「穩定獲利」,你拿到的配息可能只是從你自己口袋裡繞一圈。收益平準金的揭露,正是讓投資人重拾判斷能力的重要一步。

📌 StockGTO|股市周刊 碎碎念小總結:
會配息的ETF很多,但懂得看配息來源的投資人,才會穩穩賺到該拿的錢。
別再問「這檔ETF配很多,要不要買?」請先問:「它是配股利,還是配我自己?」

💬 文章留言

目前尚無留言,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請先 登入 才能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