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ockGTO|股市周刊】 權證是什麼?新手與老手都該理解的高槓桿工具!
作者:StockGTO | 股市周刊 | 發佈時間:2025-05-12

【StockGTO|股市周刊】
權證是什麼?新手與老手都該理解的高槓桿工具!
在股票市場裡,除了現股買賣與ETF之外,還有一種充滿「選擇權思維」的操作工具,就是「權證」。你可能聽過「認購權證」、「認售權證」,或曾在看盤軟體中看到五花八門的權證代號,但這玩意兒到底是什麼?值得投資嗎?風險會不會爆表?
今天,《StockGTO|股市周刊》就一次帶你看懂「權證」是什麼、怎麼操作、風險在哪、又適合怎麼樣的投資人。看完這篇,你將不再只是「知道有這東西」,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碰、什麼時候該閃」。
一、什麼是權證?
權證(Warrant)是一種具有買賣權利的金融商品,屬於衍生性金融工具。買進權證,就等於你取得了「選擇是否」在某個價格買進或賣出某檔標的資產(通常是股票或指數)的權利,而不是義務。
根據方向的不同,權證又分為兩種:
-
🔹 認購權證(Call Warrant):賺的是「標的上漲」
-
🔹 認售權證(Put Warrant):賺的是「標的下跌」
而依照執行時點,權證也分成:
-
🕒 歐式權證:只能在到期日執行
-
🕐 美式權證:在存續期間內任一交易日都可以執行
這就像買保險,你花小錢買下一個「未來買(或賣)股票的選擇權」,到了那一天要不要使用這個權利,由你決定!
二、權證的結算方式怎麼算?
當你持有權證到期時(或提早執行權利),結算方式是採「現金結算」,也就是不會真的讓你去買進那支股票,而是直接計算你該賺多少、該賠多少。
以認購權證為例:
📌 計算公式:
👉【標的證券的結算價 − 履約價】× 行使比例 − 權證購買成本 = 淨獲利
📌 實戰舉例:
你買了一檔美式認購權證,標的股票是 XX 股,履約價為 120 元,花了 3 元買入權證,行使比例為 1。
-
到期時 XX 股漲到 150 元 →
你可用 120 元買入價值 150 元的股票,賺 30 元,扣掉成本 3 元,淨獲利為 27 元。 -
若只漲到 110 元 →
根本不值得行使,因為市價比履約價低,這時你的損失就是當初買權證的 3 元,權證變壁紙。
這也說明:權證是有限風險、無限潛在報酬的商品(前提是看對方向)。
三、權證怎麼交易?規則一次看清楚
項目 | 規則 |
---|---|
交易方式 | 一般證券戶即可買賣(像買賣股票一樣) |
單位 | 每張1,000單位 |
升降單位 | 價格低於5元時,每0.01元一跳;高於5元時以0.05元跳動 |
漲跌幅 | 依據前一日收盤價 + 標的股票當日漲跌幅 × 行使比例 |
時間 | 週一至週五 9:00~13:30,與股票相同 |
成本 | 賣出時需繳交0.1% 證交稅 |
流動量提供者 | 通常由發行券商擔任,確保市場有買賣雙邊報價 |
小提醒:流動性雖由券商維持,但冷門權證還是會出現買賣差距大的情況,操作時請務必看清楚掛單!
四、權證的風險與陷阱有哪些?
雖然權證入場門檻低、資金需求小,但也因此吸引了很多「投機資金」,導致許多投資人陷入高風險的操作地獄。常見風險包括:
⚠️ 時間價值流失
權證有到期日,時間越接近,權證價格會自然下滑,就算股價不動,權證還是會跌(這叫做時間價值耗損)。
⚠️ 價格波動劇烈
由於槓桿效果存在,小波動就可能讓權證價格大起大落。追高殺低一不小心就滿手套牢。
⚠️ 行使比例陷阱
並非所有權證都是「一點等於一股」,有些行使比例是 0.1、0.5,若沒看清楚,報酬計算會失準。
⚠️ 廉價權證的誘惑
市面常見 0.2 元、0.3 元的「便宜權證」,雖然看起來只花幾百元,但這類權證往往已臨近到期、或履約價太遠,勝率極低。
五、權證適合誰?
如果你是:
-
想小資金操作高槓桿
-
已熟悉技術線型、對股價有明確預期
-
願意承擔時間風險與方向風險
那你可以把權證當作短線策略的一環,甚至作為「事件型操作」(如法說會、財報前夕)的工具。
但若你只是:
-
想穩穩存股、慢慢滾雪球
-
不太了解標的與波動風險
那你更適合ETF或現股,別讓權證成為你投資路上的「一堂昂貴的教訓課」。
結語|權證是機會,更是試煉
權證的本質,是把一個不確定的市場未來,換算成現在就能買到的「投資門票」。這門票價格低、潛力大,但搭錯車,也會被甩得很遠。
📌 StockGTO|股市周刊 碎碎念小總結:
權證就像衝浪板,能帶你乘風破浪,也可能讓你重重摔下。
重點不是海浪,而是你準備好沒有?